当前位置:首页 > 如何写故事 > 阅读详情

向世界讲好中国文字故事

发布时间:2024-11-12 13:08:16    来源:学习时报    阅读次数:17

中国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蕴含丰富历史、思想和审美价值。讲好中国文字故事需发掘其多重属性,展示中华文明精髓。从历史、文化、美学、共情等角度,中国文字记录了文明历史,反映了文化传统,展现了美学气度,体现了对文字的尊崇与敬畏,以及人生智慧和人格力量。讲好中国文字故事,有助于文化传承与创新,也是世界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A+A-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载体,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纽带。新时代条件下,向世界讲好中国文字故事,要深入发掘中国文字蕴藏的历史、思想、审美等多重价值属性,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共情同理展形象,见物见人见精神,努力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贡献力量。

从文明历史的厚度讲好中国文字故事

文字的发明与运用,深刻推动文明进程,铭记人类历史。甲骨文是目前已知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单字规模逾4000字,高于当代通用规范汉字数量(3500字)。甲骨文记载了距今3000多年的商代文明历史,包括政治、经济、科技、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殷墟甲骨文的重大发现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成熟的文字系统,甲骨文的形成绝非旦夕之功,必然经历漫长的发展演变。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安徽蚌埠双墩遗址、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浙江余杭良渚遗址、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山东邹平丁公遗址等发现的一定数量的刻画符号,与甲骨文的字形相同或相近,虽然目前尚不足以判定甲骨文之前的文字系统,但至少可以说,中国文字的源头相当久远,与中华文明历史相伴相生。甲骨文之后,中国文字在推动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几经变化,出现了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多种形态,万变而不离其宗,文字结构和造字规律不断丰富以至稳定。到了20世纪80年代,自主研发的激光照排技术为中国文字插上了现代科技的翅膀,让中国文字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历久弥新。

安阳殷墟博物馆甲骨陈列
▲安阳殷墟博物馆甲骨陈列

从思想文化的高度讲好中国文字故事

一个文字的背后,往往反映着所属族群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学术大师陈寅恪指出,“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新时代讲好中国文字故事,尤其需要关注那些集中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标识性概念的文字,诸如“仁”“义”“道”“德”“礼”“中”“和”等,从而更好诠释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其中“仁”字,从人从二,古又从心,由此可以更为直观表现中华文化中推己及人的博爱之心,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又如“礼”字,古人音训为“体”,这有助于从形神关系、身心关系出发,体会“仁”与“礼”的关系,进而理解思想文化传统与道路选择、制度建设的关系。再如“中”字,其古文字字形象征测量日影的垂直槷表,从而直观反映“中正”的含义。除了直观呈现、深入解说中国文字的音、形、义,具有思想文化意识的翻译工作也不容忽视。比如有人将公共交通工具里设置的Priority seat翻译成博爱座,将音义关系巧妙地结合起来,生动传达了中华文化的精义与风神。

以中华美学的气度讲好中国文字故事

中国文字不仅承载丰厚历史、传达深邃思想,同时以纷繁流变的书法样态,生动展现了中华美学的神采气度,在世界艺术史上堪称独步。其中,王羲之的俊朗、颜真卿的雄浑、怀素的酣畅、苏轼的自然、文徵明的清劲、启功的坚净,都代表了某一历史阶段的审美风尚和时代精神。中国书法作为中国文字的美学形态,不仅丰富了中华文艺的百花园,而且享有世界声誉。在海外汉学家群体中,不乏致力于中国书法研究的杰出学者。在艺术实践中,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书法艺术深受中国书法的沾溉。日本江户时代曾引进了许多与王羲之有关的法帖,并重新临摹翻刻,其书法作品不断普及,使王羲之的盛名一直延续到当代。中国文字的美学风度不仅需要忠实传承与弘扬,也需要积极融入时代语境和现代设计理念,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启功自作诗书法欣赏
▲启功自作诗书法欣赏

以共情移情的温度讲好中国文字故事

有关中国文字的创制与运用,蕴藏着许多生动细节,或与文化心理相连,或与闪光人性相关,既具有引发关注的独特性和奇异性,亦不乏超越时代超越国界的普遍意义,均值得深入挖掘提炼。比如古代神话中记载仓颉造字成功后,感动了上天,大大小小的谷物像雨滴一样从天而降,吓得鬼神连夜哭泣。这个类似于西方创世神话的场景,深切反映了中国人对于文字的尊崇与敬畏,对于文明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又如中国人历来有“敬惜字纸”的观念,认为文字为古圣创制,凝结着圣贤的思想,于是带有文字的纸张也被一道赋予神圣和崇高感,即便需要焚毁,也有专门的“惜字塔”和“惜字炉”,这充分反映了中国人对本国文字、本国文化的珍视和爱惜。此外,书法家的逸闻就更多了,王羲之的书换白鹅、颜真卿的忠愤祭侄等,体现了高妙的人生智慧和感人的人格力量。讲好中国文字背后的故事,还要注意目光向下、目光向外,关注普通人的文字体验,关注外国人的中国情结。比如在敦煌文书中,保存了唐代儿童习字习诗的内容,童趣盎然,令人忍俊不禁。又如日本汉学家白川静,一生热爱汉字、研究汉字,80岁仍笔耕不辍,研究室的灯光彻夜长明,令人动容。

绍兴王羲之故居的白鹅
▲绍兴王羲之故居的白鹅

文字所承载的文明历史让中国更可信,文字所蕴含的思想文化让中国更可敬,文字所展现的美学和情感让中国更可爱。向世界讲好中国文字故事,不仅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题中之义,也是世界理解中国不可或缺的一扇窗口。

(作者:佚名)

阅读更多精彩
相关内容
  • 中国古代的读书故事

    中国古代的读书故事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读书传统,古代先贤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读书故事。这些故事,传诵不绝,历久弥新。从这些故事中,我们既能学习到古代先贤刻苦勤奋、好学不倦的读书精神,也能领悟到读书对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重要作用。笔者从有关典籍文献中,收集整理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中国古代六个读书故事,供读者朋友阅读参考。

  • 创作谈:写出真情实感来

    创作谈:写出真情实感来

    由感人的“两地书”编的故事发表后,有不少亲友给我打电话,告诉我看这则故事时忍不住落泪了。有一个同学特意来了封信,信中有句话让我心动:“人们都憎恶谎言,可你这个以谎言为轴心编的故事,却让我久久感动,把谎言和真情结合得这么好,真有你的!”反映真情的手法是多样的。只要出真情,即便是谎言也会变得楚楚动人。

  • 丰国需故事创作漫谈

    丰国需故事创作漫谈

    通俗的说,“故事就是事故”、“故事是故意弄点事出来”、故事是“一件事、三二个人、转几个弯”。故事创作讲究要有个好的故事核,故事核是故事中的核心情节或细节,是整个故事的闪光所在。写故事对语言的要求与其它文学样式不同。故事要用叙述的语言,比较接近口语的通俗性文字。

  • 故事的起源研究

    故事的起源研究

    讲故事是人类最古老最基本的话语方式,是人类生活中一项不可缺少的文化活动。故事是语言的艺术化表达,语言是故事的传播媒介。研究故事的起源,必须弄清人的起源、语言的产生与故事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人从动物进化到人的动力机制、语言产生的历史背景、形象思维与故事叙事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以及故事叙事的独特功能,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深入理解人与故事的关系,故事与文化的渊源。

热门内容
最新发布

Copyright © 2024  www.gushidq.com  故事大全网   版权所有“小故事,大道理!”   联系邮箱:gushidq@qq.com   Sitemap

国家工信部备案:晋ICP备2024046216号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讲故事、写故事、故事征文/评选+V:gushidq

360网站安全检测 中国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