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 名人故事

孙亮断案 孙亮食生梅明辨忠奸的故事及道理

发布时间:2023-06-09 16:20:21    来源:故事大全网    阅读次数:874

故事梗概:孙亮是怎么断案的?孙亮断案的主要内容是孙亮想吃蜜渍梅子,发现蜂蜜中有老鼠屎,他命人把老鼠屎剖开,断定鼠屎是黄门官放进蜜里的,机智的拆穿了黄门官说谎陷害库吏的罪行。孙亮断案的故事也叫“孙亮食生梅”“孙亮辨奸”“孙亮辨冤”,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遇事要沉着冷静,不要偏听偏信,应该认真分析推理,从而做出正确判断。

A+A-

温馨提示:故事共828字,阅读时长约3分钟。

孙亮断案历史故事插画
▲孙亮断案历史故事插画

孙亮断案的故事

三国时,吴主孙亮是个非常聪明的人。有一次,他想吃梅子,便吩咐黄门官去取蜜渍梅。可他刚吃几口,就发现蜂蜜中有一粒老鼠屎,不由得大怒。黄门官见状,赶忙跪下说:“一定是保管梅子的库吏渎职。”孙亮深思片刻后,命人把老鼠屎剖开,发现里面是干燥的,没有蜜汁。他笑着说:“老鼠屎如果之前就在蜜中,一定内外都湿,而这粒老鼠屎外湿内干,很明显是黄门官刚放进去的。黄门官吓得面如土色,承认了陷害库吏、欺君罔上的罪行。

孙亮辨奸原文及翻译

《三国志·吴志·三嗣主传》亮后出西苑,方食生梅,使黄门至中藏取蜜渍梅,蜜中有鼠矢,召问藏吏,藏吏叩头。亮问吏曰:“黄门从汝求蜜邪?”吏曰:“向求,实不敢与。”黄门不服,侍中刁玄、张邠启:“黄门、藏吏辞语不同,请付狱推尽。”亮曰:“此易知耳。”令破鼠矢,矢里燥。亮大笑谓玄、邠曰:“若矢先在蜜中,中外当俱湿,今外湿里燥,必是黄门所为。”黄门首服,左右莫不惊悚。

【孙亮辨奸文言文翻译】孙亮走出西苑,正要吃新鲜的梅子,派太监到仓库中去拿蜂蜜来浸渍生梅,太监取来了蜂蜜,孙亮见瓶中有一粒老鼠屎。孙亮问管仓库的人说:“太监曾经私下的问你要过蜂蜜吗?”那个官吏回答说:“他以前向我要过,我实在不敢给他。”太监不认罪,侍卫刁玄、张邠说:“太监、藏吏的言语不同,请交给审理案件的部门推进案情来完结。”孙亮说:“这件事很容易弄清楚。”他命人把老鼠屎给剖开,发现老鼠屎里面干燥。孙亮大笑着对刁玄、张邠说:“如果老鼠屎原本就在蜜中,里外都应该是潮湿的,现在里面是干燥的,一定是太监刚放进去的。”太监磕头认罪,左右大臣都大为惊惧。

蜜渍青梅
▲蜜渍青梅

孙亮断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孙亮断案的故事出自西晋陈寿《三国志·吴志·三嗣主传》,也叫“孙亮食生梅”、“孙亮辨奸”、“孙亮辨冤”。讲述了吴大帝孙权之子、吴国国主孙亮机智拆穿了黄门奸诈谎言的故事。故事告诉我们:

1、遇事要沉着冷静,不要偏听偏信,应该认真分析推理,做出正确判断。

2、我们做人要正直,不可有害人之心,因为害人终害己。

陈寿《三国志》
▲陈寿《三国志》

(作者:佚名)

阅读更多精彩
故事下载:孙亮断案 孙亮食生梅明辨忠奸的故事及道理.pdf
相关内容
  • 铁面无私的包拯 包拯铁面无私廉洁故事 包公故事

    铁面无私的包拯 包拯铁面无私廉洁故事 包公故事

    铁面无私的包拯主要内容讲述了包拯任天长县知县时巧破断牛舌案,在端州知府任上廉洁自持、不私占一块端砚,入京任谏官时三次上书进谏皇上不要任用平庸的外戚,冒着得罪权贵的风险告发贪官王逵等四个故事。包拯是北宋时期有名的政治家,是家喻户晓的历史名人,因为他清廉、正直,中国老百姓都尊称他“包公”或“包青天”。

  • 惊弓之鸟的故事 惊弓之鸟的寓意和道理

    惊弓之鸟的故事 惊弓之鸟的寓意和道理

    惊弓之鸟属于寓言故事,典故来源于《战国策》。惊弓之鸟的主人公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射箭能手更羸,故事讲述了更羸像魏王展示空拉弓弦虚射落受伤大雁的事情。惊弓之鸟的故事启示我们,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只有通过长期刻苦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培养出来,更羸的这种能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中华传统经典历史故事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中华传统经典历史故事

    司马光是北宋朝的人,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内容讲述的是7岁的司马光看见玩伴掉进水缸,并没有像其他小朋友一样慌乱,而是找来石头去砸缸,最终机智的救出了掉到水缸里的小朋友。司马光砸缸救的小孩是上官尚光。司马光砸缸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危急关头,要头脑冷静,运用智慧解决难题。

  • 田忌赛马的故事 田忌赛马的寓意和启示

    田忌赛马的故事 田忌赛马的寓意和启示

    田忌赛马出自史记中的《孙子吴起列传》,是战国时期齐国的故事,作者司马迁。田忌赛马的主要内容讲的是军事家孙膑通过观察、分析,制定赛马的出场策略,帮助田忌将军赢得了比赛和赏金。这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利用自己的长处去对付对手的短处,从而在竞技中获胜的故事。田忌赛马的故事启示我们,要学会在劣势之中寻找优势,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

  • 乐不思蜀的故事 乐不思蜀的意思和典故

    乐不思蜀的故事 乐不思蜀的意思和典故

    乐不思蜀典故出处是《三国志》,乐不思蜀的蜀指三国时期的蜀国或蜀汉,乐不思蜀的成语故事主人公是蜀后主刘禅,讲述了蜀国被魏国所灭后,魏国迫令刘禅迁往魏都洛阳居住,刘禅沉迷于声色,并不思念蜀国故土。乐不思蜀的故事启示我们,一个人忘记了自己的根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 年羹尧机警识敌情 年羹尧的故事

    年羹尧机警识敌情 年羹尧的故事

    年羹尧机警识敌情的故事讲述了清朝名将年羹尧借助大雁洞察敌情的传奇事迹。年羹尧的故事启发我们,作为一个称职的将帅,首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把自己统率的千军万马放在心上,同时要有战场敏感度,把一切异常现象与军事行动相联系,这样才能取得谋略上的主动。

  • 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故事 清官于成龙的廉洁故事

    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故事 清官于成龙的廉洁故事

    天下第一廉吏一般是指清官于成龙,本文通过多个于成龙的廉洁故事体现了他廉洁刻苦、深受百姓爱戴的风范,分别是于成龙出入官场当罗城县知县艰苦办公、调往福建当按察使路上带便宜的萝卜充当水和菜、到任后揪槐树叶当茶叶、给探望自己的儿子只带半只咸鸭作为礼物、死后私产只有书籍和寥寥数件生活用品。年近七十的于成龙死于两江总督任上,康熙皇帝不胜惋惜,称他为“天下廉吏第一”,赐谥号“清端”。

  • 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 王戎识李的故事 道旁苦李

    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 王戎识李的故事 道旁苦李

    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雅量》,也叫“王戎识李”“道旁苦李”“路边苦李”,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故事讲述的是西晋官员、“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自幼聪明过人,冷静分析判断路边的李树结的果子是苦的。王戎识李的故事告诉我们,遇事不要盲目行动,要仔细观察,冷静思考,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热门内容
最新发布

Copyright © 2025  www.gushidq.com  故事大全网   版权所有“小故事,大道理!”   联系邮箱:gushidq@qq.com   Sitemap

国家工信部备案:晋ICP备2024046216号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讲故事、写故事、故事征文/评选+V:gushidq

360网站安全检测 中国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