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 正能量小故事

不耻下问成语故事 孔圉不耻下问的典故

发布时间:2023-08-19 16:26:05    来源:故事大全网    阅读次数:1047

故事梗概:不耻下问的故事讲述的是主人公孔圉和孔子一样虚心好学,人们尊称他为“孔文子”,孔子的弟子子贡听说了不服气,问孔子“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孔子回答,“孔圉勤奋好学,从来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当作耻辱。”孔圉不耻下问的故事告诉我们,知识的积累从一点一滴开始学起,要有谦虚好学的精神。

A+A-

温馨提示:故事共852字,阅读时长约3分钟。

不耻下问的故事插画
▲不耻下问的故事插画

不耻下问的故事

孔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不仅学识渊博,而且还去各地游学,收了很多弟子,教授了不少的学问。所以,人们都称赞他为“孔圣人”。

不过,孔子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丰富。他觉得,不管是什么人,都不是刚生下来就有学问的,所以知识的积累是至关重要的,每个人都必须从一点一滴开始学起。

有一年,孔子随鲁国国君参加祭祖仪式。仪式上,他几乎碰到每件事都要问一句。很多一起参加仪式的人都在背后笑话他,说他没见过世面,一点都不懂礼貌。孔子听到了他们的议论,解释道:“我所追求的礼仪就是把不懂不会的事情都问清楚啊!”

卫国有一个大夫名叫孔圉,他和孔子一样,因为虚心好学受到了很多人的尊敬,在他去世后,人们为他取了一个谥号,称他为“孔文子”。

子贡听说了这件事,心里非常不服气。他觉得孔圉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于是,他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为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孔子回答说:“孔圉勤奋好学,从来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当作耻辱,所以才可以用‘文’来做谥号。

后来,人们就用“不耻下问”来形容那些善向地位比自己低、能力比自己差的人请教的人,用来赞扬他们谦虚好学的精神。

孔子塑像
▲孔子塑像

不耻下问的意思解释

不耻下问,意思是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出自《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故事内容扩展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凡事要好,须问三老。”意思是,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肯定有一个人能够做我的老师。应该学习别人的优点,看到别人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这种缺点,就要加以改正。不管什么事情,如果想要做好,就要向有学问、有德行的人请教。

“不耻下问”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中的一篇。《论语》是专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儒家经典。除“不耻下问”以外,里面还提到了很多有用的学习方法,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

(作者:佚名)

阅读更多精彩
故事下载:不耻下问成语故事 孔圉不耻下问的典故.pdf
相关内容
  • 负荆请罪的故事简短 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和寓意

    负荆请罪的故事简短 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和寓意

    负荆请罪的故事主人公是廉颇,故事讲的是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廉颇与上卿蔺相如不和,最终被蔺相如折服,从而上门负荆请罪的事迹。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学会谦虚、宽容和自我反省。犯了错误要主动承认,并承担相应的责罚。

  • 司马池教子以诚的故事 司马池严以教子树家风

    司马池教子以诚的故事 司马池严以教子树家风

    司马池教子的故事讲述了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父亲马池教育子女的事迹。故事中,司马池教导子女要诚实守信,不撒谎,不欺骗。诚实守信是一个人品格的基石。司马池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使子女学会了诚实、勤奋、谦虚等品质,成为了品学兼优的人才。

  • 群鸟学艺的故事 百鸟学艺的故事 凤凰教百鸟学筑巢

    群鸟学艺的故事 百鸟学艺的故事 凤凰教百鸟学筑巢

    群鸟学艺的故事也叫“百鸟学艺”,故事内容讲述的是凤凰教百鸟学筑巢的事情。在群鸟学艺的过程中,猫头鹰、鸟鸦、麻雀都没有认真学习。只有燕子从头到尾一直在认真听讲。最后,其他鸟儿要么不会做,要么就做的窝毛毛糙糙,一点都不美观。只有燕子搭的窝既美观又结实。群鸟学艺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虚心、认真、耐心地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

  • 闻鸡起舞的故事 祖逖闻鸡起舞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闻鸡起舞的故事 祖逖闻鸡起舞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闻鸡起舞的主人公是东晋时名将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讲述了祖逖和好友刘琨志趣相投、矢志报国,两人约定,每天听到鸡叫声就起床练剑的励志事迹。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一千多年来被传为美谈,勉励人们勤奋学习,不断进取。闻鸡起舞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一定要努力提升自己,只要有刻苦拼搏的精神,任何不可能的事都有可能成功。

  • 夸父追日的故事 夸父逐日的故事寓意和道理

    夸父追日的故事 夸父逐日的故事寓意和道理

    夸父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巨人,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后代。夸父逐日的故事是中国著名神话之一,讲的是夸父奋力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事情。夸父逐日反映了古代先民勇敢地与自然灾害做斗争的精神。夸父追日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正是有了夸父和无数个与夸父一样勤劳、勇敢、坚定不移、不怕牺牲的人们,前仆后继,奋勇向前,才有了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与科技的发展。我们也要做一个有理想、不怕困难的人。

  • 孔融让梨的故事 德育故事简短

    孔融让梨的故事 德育故事简短

    孔融让梨出自“二十四史”之一的《后汉书》,是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讲述的是东汉末年文学家孔融四岁让梨的真实故事。孔融让梨的故事体现了谦虚礼让的中华传统美德,收录在《三字经》中。

  • 懒惰的孩子

    懒惰的孩子

    懒惰的孩子如何教育?面对懒惰不愿去捡起马掌废品的孩子,故事里的父亲言传身教,捡起旧马掌,从铁匠铺里换了钱,又用这个钱买了沙枣。回来的路上,父亲故意把沙枣扔在地上,饥饿的儿子捡起来充饥,就这样弯腰捡了一路。儿子恍然大悟,从此变得很勤劳。

  • 王冕画荷 王冕学画的故事

    王冕画荷 王冕学画的故事

    王冕画荷花的故事出自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儒林外史》,故事情节讲述了元代大画家王冕幼时家境贫寒,没钱买纸笔,拿树枝在地上画荷花的事迹。王冕画荷花的故事告诉了我们要保持勤奋、专注、谦虚、自省、坚持和爱国主义精神,这样我们才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做出贡献。

热门内容
最新发布

Copyright © 2025  www.gushidq.com  故事大全网   版权所有“小故事,大道理!”   联系邮箱:gushidq@qq.com   Sitemap

国家工信部备案:晋ICP备2024046216号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讲故事、写故事、故事征文/评选+V:gushidq

360网站安全检测 中国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