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 爱国故事

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

发布时间:2025-10-25 19:58:18    来源:故事大全网    阅读次数:12

故事梗概:1941年秋,为掩护党政机关和群众突围,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一团七连六班马宝玉等五位战士,将日伪军引向狼牙山绝路。他们英勇阻击,弹尽粮绝后宁死不屈,毅然跳下悬崖。他们的壮举惊天地泣鬼神,集中展现了视死如归、血战到底的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永不磨灭的英雄丰碑,永远激励后人奋勇前行。

A+A-

温馨提示:故事共2142字,阅读时长约9分钟。

故事原委

2017年8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彰显了战斗精神的伟大力量。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人民军队血性胆魄的生动写照。‘狼牙山五壮士’、‘白刃格斗英雄连’、‘刘老庄连’、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等无数英雄群体和革命先烈,用生命诠释了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故事延展

这里展开讲一讲“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

狼牙山军民反“扫荡”

“狼牙山五壮士”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一个英雄群体。

全国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开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抗击日军,组织群众,建立抗日政权,给予日军极大威胁。1941年8月,日军调集日伪军共7万余人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抗日军民经过近两个月反“扫荡”斗争,作战800多次,歼敌5500余人,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著名的“狼牙山五壮士”就是这次反“扫荡”中涌现出来的英雄群体。

8月23日,日军开始“扫荡”。当时,狼牙山隐蔽着八路军部队以及易县、定兴、徐水、满城4个县的党政机关、地方游击队和周边群众数万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杨成武命令一团团长邱蔚指挥部队,利用天险地形,守住阵地,伺机突围。

狼牙山属太行山脉,位于河北易县西南部,有棋盘陀、莲花峰等5陀36峰。9月23日凌晨,日军纠集重兵围攻狼牙山,妄图一举消灭聚集在狼牙山地区的党政军领导机关和八路军部队。八路军主力分析形势,迅速组织狼牙山地区党政军机关和群众突围。

然后,八路军部署一团七连佯装主力部队以掩护真正的主力部队撤离,并配发给七连指战员充足的子弹和手榴弹,当地游击队与民兵配合七连行动。23日晚上主力部队秘密转移,24日中午转移到张家庄。

于是,七连佯装主力袭扰日军,由熟悉地形地貌的地方民兵配合,在日军上山必经之路布下了“地雷阵”。24日晚上,隐蔽在狼牙山区的4个县的游击支队、机关干部和群众秘密转移出去。

“狼牙山五壮士”临危不惧

9月25日凌晨,七连完成掩护机关、主力和群众突围任务,部署六班掩护七连撤退,同时给六班配备两位射手和两挺轻机枪组成机枪组,加强六班的作战能力。

六班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和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5人,进一步补充了团部留下的几箱手榴弹,隐藏在狼牙山棋盘陀险要的“阎王鼻子”和“小鬼脸儿”两个要点。

25日清晨,日军和伪军进攻狼牙山途中,八路军预设的“地雷阵”大显神威,连连爆炸。配属六班的机枪组,密切配合六班的战斗猛烈开火,强大的“阵势”进一步“证实”了日军的判断——已经紧紧咬住了狼牙山区八路军的“主力部队”。

马宝玉等5名战士分成两组,频频射击,吸引日军,打击日军。八路军两名机枪手将机枪子弹打光后悄悄撤退了。在战斗中,六班战士边打边撤,吸引日军上山。日军不断扫射、炮击,发动轮番冲击。

六班战士居高临下,利用有利地形,坚守棋盘陀要道,连续打退日军多次冲锋。棋盘陀有两条路,一条通往八路军主力转移方向,一条通往棋盘陀顶峰。为了主力安全转移,六班战士“引诱”日军向棋盘陀顶峰进攻,这是一条绝路。班长马宝玉带着战士们向顶峰攀岩而上,依托山石地形射击日军。日军不断中弹,坠入深谷,仍紧追不舍,被六班战士一步一步引向棋盘陀顶峰。

六班战士退到棋盘陀峰顶,环顾四周,三面是悬崖峭壁,只有一条曲曲弯弯的山路。他们明明知道自己最后将无路可退,仍然从这条唯一的狭窄山路将日军吸引到绝路。

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棋盘陀峰战斗雕塑
▲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棋盘陀峰战斗雕塑

“狼牙山五壮士”名垂青史

在班长马宝玉带领下,六班五位壮士临危不惧,与日军激战。最后关头缺乏弹药,就以石头砸向日军。他们打光最后一粒子弹,扔出最后一颗手榴弹,大义凛然,义无反顾,宁死不屈,摔坏枪支,高喊着“我们是光荣的八路军,八路军是誓死不当俘虏的”口号,纵身跳下悬崖绝壁。

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挂在绝壁树枝上。事后,两人以八路军战士的顽强毅力,爬上悬崖,相互搀扶,得到一位道士救助,被民兵送往医院。

“狼牙山五壮士”誓死抗日的壮举,足以惊天地泣鬼神,表现出中华民族不可征服的英雄气概。

“狼牙山五壮士”的壮烈事迹,很快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传开。

晋察冀军区发出《关于学习狼牙山五壮士的训令》,并在狼牙山顶建塔纪念。

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为“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题词:“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

河北易县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河北易县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故事启迪

“狼牙山五壮士”是中国抗日战争最著名的故事之一,是伟大抗战精神的具体化身。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故事,就是在反复提醒和平年代的人们,不要忘记英雄,不要忘记抗战精神。

毛泽东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形成了伟大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狼牙山五壮士”宁死不屈,集体跳崖,靠的就是强大的精神力量,凭的就是中国军人的血性胆魄,他们的壮举,集中体现了伟大抗战精神。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各种威胁和挑战依然存在。伟大抗战精神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作者:佚名)

阅读更多精彩
故事下载: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pdf
相关内容
  • 赵尚志的故事 “虽九死犹未悔”的赵尚志

    赵尚志的故事 “虽九死犹未悔”的赵尚志

    赵尚志是东北抗日联军代表人物之一,是抗日民族英雄。他在创建抗日武装中功勋卓著,面对日本侵略军顽强战斗,面对组织的误解忍辱负重,在敌人监狱里宁死不屈,直到血洒疆场。赵尚志将军的躯体被日寇扔进松花江,头颅被敌人割下,建国后在长春般若寺被发现,后安葬于辽宁朝阳。民族英烈魂归家乡,受到人们永久的敬仰。

  • 爷孙茶

    爷孙茶

    六堡茶最早也叫“爷孙茶”,所谓“爷孙茶”,意为爷爷做的茶留给孙子喝,是指年代久远的农家茶,有“三年药,十年宝,五年丹”之说。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盯上了六堡茶,汉奸文老板为虎作伥,企图协助远藤窃取爷孙茶的制作工艺,广东收茶客商、广记老板阿山为了保护中华制茶工艺及文化,与这些强盗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 “伟大的战士”杨靖宇

    “伟大的战士”杨靖宇

    杨靖宇是东北抗日联军主要领导人,在冰天雪中坚持抗战十四年。1940年2月23日,他在濛江地区孤身奋战至最后一刻,壮烈殉国,年仅35岁。敌人发现其胃中仅存草根棉絮,无不震撼。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赞誉其为民族英雄。杨靖宇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事迹永载史册。

  • 十一碗中国红

    十一碗中国红

    六堡茶也叫中国红。十一碗中国红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昆仑关战役故事,一位广西阿姆把自己的儿子许大叶及逃兵排长朱庆山等十人送上了抗日战场,十一人先后在前线英勇牺牲,为国捐躯。老娜把黑色的六堡茶煮得又红又浓,倒满十一只茶碗,然后逐一端起来将茶洒向地面,敬自己的儿子大叶和他的一群战友兄弟一人一碗中国红。

热门内容
最新发布

Copyright © 2025  www.gushidq.com  故事大全网   版权所有“小故事,大道理!”   联系邮箱:gushidq@qq.com   Sitemap

国家工信部备案:晋ICP备2024046216号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讲故事、写故事、故事征文/评选+V:gushidq

360网站安全检测 中国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