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 爱国故事

新四军“刘老庄连”

发布时间:2025-10-25 21:07:14    来源:故事大全网    阅读次数:13

故事梗概:943年3月18日,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十九团四连82名官兵,在江苏淮阴刘老庄为掩护党政机关转移,浴血阻击千余日伪军。全连官兵凭借交通沟顽强抗击,击毙击伤敌寇数百人,最终弹尽援绝,全部壮烈殉国。后新四军命名该连为“刘老庄连”。他们的壮举展现了人民军队血战到底、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其精神永垂不朽。

A+A-

温馨提示:故事共2084字,阅读时长约8分钟。

故事原委

2017年8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彰显了战斗精神的伟大力量。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人民军队血性胆魄的生动写照。‘狼牙山五壮士’、‘白刃格斗英雄连’、‘刘老庄连’、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等无数英雄群体和革命先烈,用生命诠释了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故事延展

这里展开讲一讲“刘老庄连”的故事。

新四军一个连血战刘老庄

“刘老庄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的一个英雄群体。

全国抗战爆发后,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在华中建立一系列抗日根据地,从战略上形成对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区的包围之势。

日军对新四军创建的抗日根据地如芒在背,1943年春天对江苏北部淮海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3月16日,日军纠集伪军共千余人合围淮海区党政领导机关。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第十九团第二营第四连奋勇阻击敌人,掩护淮海区党政机关安全转移,光荣完成任务。

四连连长白思才,江西人,贫苦农民的儿子,16岁参加红军,堪称年轻的“老革命”。红军长征时,母亲跟着他走了好几里路,不忍离别。最后,白思才对母亲说:“娘,您回去吧,回去吧。”母亲拉着白思才的手说:“儿啊,要给娘长脸啊!”白思才给母亲敬了一个军礼,继续加入长征队伍,爬过雪山、走过草地。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战,白思才参加了平型关战斗。皖南事变后,黄克诚率领的八路军南下部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白思才任连长。

四连指导员李云鹏,1938年初参加八路军苏鲁豫支队,入伍不到3个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被选送到延安学习,历任新四军第十九团宣传干事、四连政治指导员,是一位优秀的政工干部。

1943年3月16日,日军阴谋未能得逞,很快进行第二次合围,四连在淮阴北老张集、朱杜庄一带遭遇日军,再次发生激战,黄昏后四连突围,转移至老张集西北刘老庄地区。

3月18日早上,日军再次企图合围淮海区党政机关。四连奉命抗击日军,掩护淮海区党政机关和主力部队转移。全连82人凭借村前交通沟,英勇抗击日军与伪军的轮番攻击,直到党政机关和主力部队安全转移。

然而,担负掩护任务的四连却陷入日军重围。数次突围,均未成功,决心固守。日军集中炮火,炮击四连阵地,步兵骑兵轮番攻击。四连临危不惧,沉着应战,连续打退日军和伪军的进攻,毙伤日伪军近百人。

四连艰难苦战,战至黄昏,剩下20多名战士。连长白思才多处负伤,右手被炸断,忍着疼痛,指挥战斗。指导员李云鹏头部和身上负了重伤,战斗间隙给营长写了战斗情况报告。

白思才、李云鹏清楚地知道,即使夜幕降临日军也不可能撤退,四连必须依靠自己力量突出重围,最后的时刻就要来到了。

在严重伤亡情况下,白思才、李云鹏命令战士们把文件烧掉,不要落到敌人手中,掩埋烈士遗体,准备突围。

黄昏来临,日军在猛烈炮火支援下,蜂拥而至。四连战士跃出战壕,与日军殊死搏斗,全部壮烈牺牲。刘老庄战斗共击毙日伪军170多人、伤200多人。

“刘老庄连”英名长存

刘老庄战斗82名烈士中,大多数没有留下名字,没有留下文字。只有指导员李云鹏是唯一留下家书的人。

刘老庄战斗后,新四军一位连长率部到刘老庄安葬烈士遗体,亲眼看见,阵地上硝烟尚未散尽,到处丢散着砸坏的枪支,很多战士抱着日本兵同归于尽。烈士82人,最后收葬却是84具尸体,因为有两位战士把日军抱得太紧,遗体无法分开,只好一起下葬。

打扫战场时发现一名身负重伤的战士还活着,浑身3处弹洞,十多处伤口,右臂被炸断。他断断续续讲完刘老庄战斗过程后就牺牲了。据他口述,战斗开始时,指导员李云鹏向全连动员说:“我们是新四军,是民族的英雄,我们有红军的老传统。日本鬼子是我们的死敌,我们要坚决打到底。”

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得到刘老庄战斗四连战士全部英勇殉国的消息,既为四连战士牺牲而悲痛,又为新四军有这样的英雄而自豪。第三师决定,命名四连为“刘老庄连”,同时组建新的“刘老庄连”,让优良传统代代相传。

“刘老庄连”旗帜及纪念邮票
▲“刘老庄连”旗帜及纪念邮票

“这样壮烈牺牲的事迹在全军都是少有的”

八路军朱德总司令在《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中指出:“我们部队仍然创造了许多史无前例的英雄业绩,涌现出许多出类拔萃的新的英雄们……如著名的平型关大捷,阳明堡火烧敌机,使敌人胆寒的百团大战,狼牙山五勇士的壮烈跳崖……全连八十二人全部殉国的淮北刘老庄战斗……无一不是我军指战员的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

新四军陈毅代军长评价刘老庄82位壮士创造了“惊天地而泣鬼神的壮举”。

抗日救亡动刀枪,战斗在淮阴的刘老庄,

八十二位英雄汉,抗击千余敌人“小东洋”。

为人民战斗,为祖国解放,

光荣的刘老庄连,万古千秋美名传。

至今,响彻云霄的《“刘老庄连”连歌》,仍是当地群众口口相传、人人会唱的抗日歌曲。

故事启迪

刘老庄连82位烈士,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理想信念,什么是民族精神,什么是视死如归,什么是血战到底。战火硝烟散尽,“刘老庄连”的精神在和平时期依然熠熠生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仍有强敌围堵,时见刀光剑影,我们仍然需要保持和弘扬刘老庄连82位烈士这种不畏强敌、舍命担当的英勇精神,万众一心,克敌制胜,向着我们既定的目标开足马力前进!

(作者:佚名)

阅读更多精彩
故事下载:新四军“刘老庄连”.pdf
相关内容
  • 爷孙茶

    爷孙茶

    六堡茶最早也叫“爷孙茶”,所谓“爷孙茶”,意为爷爷做的茶留给孙子喝,是指年代久远的农家茶,有“三年药,十年宝,五年丹”之说。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盯上了六堡茶,汉奸文老板为虎作伥,企图协助远藤窃取爷孙茶的制作工艺,广东收茶客商、广记老板阿山为了保护中华制茶工艺及文化,与这些强盗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 七盏汽油灯

    七盏汽油灯

    茅塘村的大户人家盛德鸿将正屋借给了新四军当厂房,新四军被服厂设立后,一批批崭新的军服在战士们的手中制作了出来。由于生产任务紧,战士们晚上也需要加班生产,于是冒险从临安购回七盏汽油灯照明。后来,紧急撤退时,新四军忘了取下那七盏汽油灯。盛德鸿及家人用油纸包好油灯,藏在村里观音堂戏台下面保护了起来。

  • 赵尚志的故事 “虽九死犹未悔”的赵尚志

    赵尚志的故事 “虽九死犹未悔”的赵尚志

    赵尚志是东北抗日联军代表人物之一,是抗日民族英雄。他在创建抗日武装中功勋卓著,面对日本侵略军顽强战斗,面对组织的误解忍辱负重,在敌人监狱里宁死不屈,直到血洒疆场。赵尚志将军的躯体被日寇扔进松花江,头颅被敌人割下,建国后在长春般若寺被发现,后安葬于辽宁朝阳。民族英烈魂归家乡,受到人们永久的敬仰。

  • “伟大的战士”杨靖宇

    “伟大的战士”杨靖宇

    杨靖宇是东北抗日联军主要领导人,在冰天雪中坚持抗战十四年。1940年2月23日,他在濛江地区孤身奋战至最后一刻,壮烈殉国,年仅35岁。敌人发现其胃中仅存草根棉絮,无不震撼。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赞誉其为民族英雄。杨靖宇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事迹永载史册。

热门内容
最新发布

Copyright © 2025  www.gushidq.com  故事大全网   版权所有“小故事,大道理!”   联系邮箱:gushidq@qq.com   Sitemap

国家工信部备案:晋ICP备2024046216号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讲故事、写故事、故事征文/评选+V:gushidq

360网站安全检测 中国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