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 爱国故事

“两弹一星”扬国威

发布时间:2025-10-25 22:35:51    来源:故事大全网    阅读次数:14

故事梗概:面对国际核威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毅然启动“两弹一星”工程。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全国科技工作者自力更生、攻坚克难:1964年原子弹、1967年氢弹相继爆炸成功,1970年首颗人造卫星遨游太空。这一伟大成就彻底打破核垄断,极大提升我国国际地位,更凝聚成“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两弹一星”精神,至今激励着我们勇攀科技高峰。

A+A-

温馨提示:故事共2181字,阅读时长约9分钟。

故事原委

2011年1月26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习近平同志在看望“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时说道:“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和鼓舞了几代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广大航天工作者培育和发扬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的延续和发展。我们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步伐,不断开辟人才培养新路径,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
▲“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

故事延展

“两弹一星”指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

伟人决策搞“两弹”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了抵御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尽快增强国防实力,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党中央和毛泽东毅然作出研制“两弹一星”、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的战略决策,并确定“两弹一星”的研制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1956年,研制原子弹和导弹被列入我国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毛泽东说:“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同年,国务院先后成立了研制导弹和原子弹的专门机构,一大批优秀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已经取得杰出成就的科学家,都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伟大事业中。

独立自主搞“两弹”

1957年10月,中国和苏联签订了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此后,苏联在导弹和原子弹方面提供的不同程度的技术援助,对中国原子弹、导弹研制的起步曾起过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的恶化,1959年6月起,苏联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教学模型和技术资料。1960年,苏联决定撤走专家。有人曾因此断言,中国核工业已经遭到毁灭性打击,20年也搞不出原子弹。

苏联单方面毁约后,我国原子弹、导弹研制进入自力更生、自主研制的新阶段。1959年7月,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宣布:自己动手,从头摸起,准备用八年时间搞出原子弹。中国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原子弹,并将第一颗原子弹以苏联毁约的年月“596”作为代号。

举国通力搞“两弹”

1962年11月17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原子能事业领导的决定,正式成立在中共中央直接领导下的,以周恩来为主任,以贺龙、李富春、李先念、聂荣臻、薄一波、陆定一、罗瑞卿七位副总理和赵尔陆、张爱萍、王鹤寿、刘杰、孙志远、段君毅、高扬七位部长为成员组成的“中央十五人专门委员会”。专委会的主要任务是加强我国原子能工业建设,后来,专委会还加强了对加速导弹和核武器研制、试验工作以及核科学技术工作的领导。中央专委会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方针、原则和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两弹一星”的研制进程。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一盘棋”,来自全国各地的大批著名科学家、中青年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保障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指战员共同努力,密切配合,协同攻关,使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取得历史性突破。

“两弹”爆炸起云烟

1964年6月29日,“东风二号”导弹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导弹事业走上了自主研制的道路。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西部罗布泊试验场爆炸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自行研制出原子弹的国家。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有力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政府同时发表声明郑重宣布: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中国进行核试验,发展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继原子弹爆炸成功后,1966年10月27日,中国第一枚导弹核武器发射成功,实现了原子弹、导弹“两弹结合”。12月26日,中国第一枚中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氢弹制造技术的国家,标志着中国核武器发展进程有了质的飞跃。

1980年5月,中国首次向南太平洋海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获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

人造卫星飞上天

早在1958年5月,毛泽东就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中国科学院先行进行了理论探索,到1965年火箭技术有了进一步发展。国防科委提出了卫星研制的工作报告,获得中央批准。1968年,成立了钱学森任院长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1970年1月,“长征一号”三级运载火箭试验成功。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两弹一星”等尖端科技的突破,极大彰显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极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正如邓小平在1988年所指出的那样:“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故事启迪

时至今日,诞生于艰难困厄之中的“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依然熠熠生辉,并且处于不断充实、更新,再充实、再更新的过程——这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鲜活体现,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就是希望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个人的科学追求融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再创佳绩,再造辉煌。

(作者:佚名)

阅读更多精彩
故事下载:“两弹一星”扬国威.pdf
相关内容
  •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纸老虎的故事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纸老虎的故事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一般认为是毛泽东在延安与美国进步女记者斯特朗谈话时最先使用“纸老虎”一词。“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收录在《毛泽东选集》第4卷。

  • 周恩来严于律己的故事

    周恩来严于律己的故事

    习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周恩来是6个方面的杰出楷模,其中就包括“是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杰出楷模”。本文通过周总理长征中批评党小组长、一条旧枕巾、周恩来的十条家规等三个小故事启示广大党员同志,牢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自觉接受监督,要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要拒腐蚀、永不沾,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共产党人。

  • 一张好的蓝图一干到底的红色故事 一张蓝图干到底出处

    一张好的蓝图一干到底的红色故事 一张蓝图干到底出处

    要真正做到一张好的蓝图一干到底,切实干出成效来。一张好的蓝图,只要是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符合人民愿望的,大家就要一茬一茬接着干,干出来的都是实绩,广大干部群众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习总书记多次用右玉精神故事告诉我们,要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把一张好的蓝图像接力赛那样一棒接着一棒地干下去。

  • 周恩来总理的自我改造观 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

    周恩来总理的自我改造观 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

    周恩来是党和人民的光辉榜样,“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是周总理的名言,出自《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加强道德修养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离不开反复学习,不断自知自省,反复改造,不断革命革新。事物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因此我们的思想改造也就没有止境,坚持学习到底、改造到老,保持自身较高的免疫力,是共产党人的永恒课题和政治任务。在自我改造的途径和方法上,周恩来认为首要的是读书学习。

热门内容
最新发布

Copyright © 2025  www.gushidq.com  故事大全网   版权所有“小故事,大道理!”   联系邮箱:gushidq@qq.com   Sitemap

国家工信部备案:晋ICP备2024046216号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讲故事、写故事、故事征文/评选+V:gushidq

360网站安全检测 中国文明网